一类认为,以此解释中国成功并不准确,因为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自有一套市场化的动力机制,包括过去30多年农村改革、民营经济成长、对外开放及全球化等。
其次,是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集权改革带来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变化造成的地方巨大财政压力。第三,是制造业对服务业,尤其是房地产业的产业间溢出效应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得到强化,使得地方政府愿意进一步竞次来进行制造业招商引资。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迅速地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财政4万亿和货币几个十万亿投下去。我觉得,现在就开始下决心推动上述改革,还是来得及的,但是如果再往后,只有风险越来越大。日本1980年代在日元升值时,中国在面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政府推动改革实际上就是最好的时机,但不幸的是两个政府都没有抓住改革的机会。在香港,有很多家移动通信供应商,每家都是赚钱的,而整个中国就是2-3家,他们之间要进行价格竞争时,可能政府部门,包括国资委还不同意,实际上中国这样一个超大的电信市场,多发一些牌照,甚至直接允许三家充分竞争,让我们打电话资费很低,不用漫游费,能给经济的增长和就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肯定要大得多。如果处理得好,我认为中国还是能够保持十年、二十年比较好的增长。
如果说2008年房地产市场只是一二线城市有泡沫,房价也还在半山腰,到了2009、2010年时,真的是二三线城市乃至一些国家级贫困县都有泡沫了,楼市全面泡沫化。不仅让房价逐渐降下来,政府还可以获得很多的税收,实现从土地出让金向物业税、土地增值税的转型,为什么不可做呢?这样做了以后,也就不那么需要大规模搞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甚至可能带来未来融资、还债、管理、分配等系列问题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了。然而欧洲违约风险却是真实存在的,为了回避风险,资金开始流向美国、日本,出现了美元和日元的升值。
但是如果采取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不一定有大起色,物价会更加高涨,这是现在全球所谓的政策困境。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本来规模是4400亿欧元,现在扩大到1万亿欧元以上,同时2013年必须将现在的救助机制改为稳定机制。传统的旧的经济秩序已不能有效运转了,但新的经济秩序尚未建立,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既然欧元崩溃的后果不堪设想,避免欧元崩溃只能全球共同努力。
所以,中国居民消费只为GDP贡献三分之一左右,48.6%是靠投资,中国经济是一个投资驱动型经济。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酵之中欧洲的问题更令人担心,欧洲债务问题演化下去,接近的结果就是欧洲必须开动印钞机支持欧债。
其间伴随着国际债权债务的重大重组,这个比金融危机更猛烈,所以不敢想象。经济危机是指需求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出现了产能过剩,经济危机的典型症状就是生产过剩,又称之为生产过剩危机。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出口比重如此之大,世界经济低迷意味着世界市场的萎缩,客观上加剧了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不可持续的问题。欧洲稳定机制希望通过救助换取内生增长动力,以时间换增长、稳局势,似乎这个预期还没有达到,目前希腊债的问题说明了这一点。
市场流动性偏紧对应的一个政策就是补充流动性,补充流动性最重要的办法就是降低准备金率。但是,一旦美国、日本经济形势恶化,资金又会流出,于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变得没有方向感,这自然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什么叫拉动增长?咱们现在借一点钱,再把经济结构调整一下,经济有发展就有还款来源,日后就可以还款了。其实无论把希腊、意大利赶出欧元或者德国退出欧元,各国重新发行货币,都是欧元的分崩离析。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之中,究竟如何?尚且不知。谁顺差最多?中国是美国债务最大的持有者,不仅持有美国国债而且持有美国的机构债。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处理我们预测2012年3、4月份欧债问题将再度严重化。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政治意愿,取决于政治过程,其过程非常之复杂。
二战后到目前为止,经济高增长阶段基本过去了,现在开始一个新的阶段。金融危机时美元持续贬值,因此相对地人民币升值。法国债务也出现问题,法国人没有钱,救助资金拿不出来,就想开动印钞机,印一点欧元稀释债务。那时是意大利、西班牙又一个偿债高峰。现在看来欧盟吵来吵去,吵半天只有这一条路子,就是减少赤字、拉动增长。尤其是空间的不均衡导致跨期的不均衡,其积累的后果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变成了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出现以后危机就爆发了。
私人债务国家化,最终又被国际化了。欧洲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欧盟区,一个是欧元区,欧盟区有27个国家,欧元区有17个。
欧洲央行究竟怎样解决还不清楚,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八成央行要启动印钞机。当务之急就是世界各国携起手来使世界经济又有一个强劲的增长,在增长中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否则就没有出路。
宏观经济学认为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以提高有效需求,其作用是通过投资加速还有货币乘数来扩张资产负债表。二是向欧元区外蔓延,首先是向东欧蔓延。
国家债务国际化了,全球如此紧密相连,形成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局面。4.双赤字国家面临严重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兴市场金融稳定受到了挑战。但是金融危机导致银行问题越来越严重,银行有倒闭之嫌。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呢?不是中国金融机构出了问题,而是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消费难以维持,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收入正好相反,基本上靠工资性收入。在2010年,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出一个双速增长的格局。
为了反危机就出现了所谓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欧盟的标准是通货膨胀不能超过2%,但目前已经超过了2%,于是2011年加了两次息,但是现在似乎也不顾这个目标又开始减息,欧洲央行认为衰退可能持续比较长,所以要提振经济。
这一应对可以说非常成功,2009年第二季度后经济开始上行。外汇占款下降的宏观经济意义就是央行要补充流动性。
现在法国的债务开始出现问题了,是很不好的一个信号。表面上看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逆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不均衡,但是背后却是两种经济结构上的重大差异。欧洲债务特点就是靠新债还旧债,新债成本如此之高就借不起,那么新债发行不出去,旧债就还不了。上述分化意味着什么?全球为了避险,资金开始流向美国,于是美元走强。
然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负债率或者说杠杆率就会越来越高,就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但目前来看由于日本家庭负债表还比较良好,所以日本的国债尽管占GDP比重最高,却没有违约的风险,还可以发行新债。
不平衡的增长维持不下去的结果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这个不平衡的一个产物,同时也预示着世界经济需要再平衡。在发达国家唯一表现比较好的是日本,日本的经济是在2011年的第二季度以后开始上升,原因很简单,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日本大规模的财政开支支持经济上升。
到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前,这是一个经济共同体走向政治共同体的过程。如果意大利发行里拉,这意味着欧元机制的崩溃。